上一页|1|2|3|上一页
/3页

主题:买房啃老的那些破事

发表于2013-06-26

啃老,是指已成年、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年轻人,还要依靠父母养活自己,在不“断奶”的状态下生存,是一种消极的现象。

发表于2013-06-26

啃老族的起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就业原因。
不管经济是否景气,总有人失业,或者薪资较低,只能靠父母供养。

发表于2013-06-26

第二种,竞争原因。
由于城市化的原因,城市资源竞争激烈,婚育、住房、购车等社会压力巨大,只能依靠父母资助。

发表于2013-06-26

第三种原因,心理原因。
一些年轻人,被父母溺爱惯了,害怕吃苦,不愿意去接受薪水低而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然后呆在家里,靠父母供养。这种现象在城市独身子女、权二代、富二代之间广泛存在。

发表于2013-06-26

在楼市里,饱受诟病的啃老族,也叫“啃老房”。因为对于刚工作不久的工薪族来说,依靠自己买房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只能寻求父母的帮助。
当然也有很多父母,愿意帮子女分担,哪怕是倾其所有,尽管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在高房价面前杯水车薪。
对于买房的啃老现象,社会舆论有那么几种。

发表于2013-06-26

第一种,能够啃老,更幸福。
如果有父母的资助,当然能增强购买力,更容易买得起房子。
大多数人也认为,有“能力”啃老买房的人,比没“能力”啃老买房的人相比较,已算是幸福的。

发表于2013-06-26

第二种,买房“啃老”不孝顺,也不道德。
这种观点,主要来自于没“能力”啃老的群体。针对这种观点,社会学家顾骏反驳说:“不管自己买房还是靠父母支援,关键要让父母开心。这才是判断孩子是否孝顺的标准。只要父母给得开心,子女拿得安心,局外人又何必多心?更不要随便扣上‘不道德、不孝顺’的帽子。”

发表于2013-06-26

第三种,啃老是帮助父母保护财产
老年人观念保守,不善于理财,只知道存钱吃利息。在银行存的钱,会贬值,被善于投资的人给掠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还不如拿出来投资保值。

发表于2013-06-26

第四种,啃老是大孝

拿父母的钱,买房,结婚,生子,接父母同住,三代同堂,大家齐幸福。

而不用父母的钱,房价又迅速上涨,愈来愈买不起房,不好找媳妇,父母更愁。


发表于2013-06-26

第五种,啃老是没本事的表现。
有本事的人,自力更生,靠自己的能力买房。这个命题,又回到第一种情况。

上一页|1|2|3|上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