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琼海新型城镇化探索 “三条红线”设规立槛

发表于2014-04-08

统筹城乡如何“统”?以城带乡如何“带”?海南琼海市创新城镇化建设的实现形式,提出“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理念,以风情小镇、国家农业公园、旅游慢步绿道三位一体建设为支点,坚持守住生态、民生和资源三条红线,引导城市公共服务接入农村,城市发展要素回流农业,修复城市居民的“乡愁”寄所,初步探索出城乡一体、双向互动、缩差共富的科学发展之路,缩小了城乡居收收入差距,值得借鉴。

路径选择:“三大支点”撑起就地城镇化轮廓

琼海市是海南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说,相比于海口和三亚,琼海市在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上都不是最好的,在城镇化建设中,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尤为重要。经过思考和论证,琼海市借鉴了欧洲田园风情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思路。

如何避免在城镇化过程中坚决走入“逼农进城”“圈地盖楼”“城市吞农村”的误区?符宣朝认为,琼海市自然和人文禀赋突出,不能采用美国和我国大城市“摊大饼”式的城镇化。需要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地貌、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以战略功能区和田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先导,协调推进现代城市功能聚集提升和向农村延伸覆盖。

按照琼海市的整体思路,新型城镇化主要以风情小镇、国家农业公园、旅游慢步绿道建设为支点,逐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系统,通过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融合农业和旅游业,促农增收。同时,统筹城乡、统筹社会和政府的管理,把政府和社会服务,和社会治安管理系统连成一片。

在琼海的12个乡镇,目前已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思路开展了风情小镇建设。比如博鳌镇集琼海的人气特色、华侨特色、万泉河特色于一体,是海南唯一也是全国唯一的风情小镇,潭门渔业风情小镇,中原南洋情小镇、塔洋古邑风情小镇、万泉水乡河畔人家等六个风情小镇已经基本建成。

在千年渔业古镇潭门镇记者看到,道路两旁连排屋顶装饰着栓船石柱、红漆渔船,门前柱廊用海石花贴面,路灯则是船舵造型,道路也翻修一新,充满了渔乡风情。潭门镇委书记庞飞说,小镇改造后,客流量明显增加,带动了当地渔业以及工艺品加工行业快速发展。镇上渔民何世轩经营了一家工艺品店,他说,潭门镇改造后,游客成倍增加。店铺租金原来只要800元,经过改造之后,租金涨到8000元仍“一铺难求”。“现在镇上每天都是车水马龙的,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把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乡村休闲游以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使用四位一体的琼海国家农业公园建设已粗具雏形,其中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已经开园迎客。据琼海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张忠惠介绍,农业公园的概念把这一区域内的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成农业生产基地、产业化基地,和乡村旅游的示范基地。通过产业培育、专业合作、公司加农业的方式,通过外来企业,扭转土地的形式,通过产业升级,企业投入,增加就业岗位的方式,实现农民从单项收入转变为多项收入的模式,大幅度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农业公园核心区的塔洋镇,广东温氏集团投资3.5亿元建设的30万头种猪场和1500万只种鸡场,带动了这个镇1400多户农民发展养殖业,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5万元左右。此外,坐落在各个农业公园里的种植养殖基地,如罗非鱼养殖基地,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等,为公园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另外,串起琼海著名的旅游景区以及12个风情小镇、农业公园、特色农庄的300公里的旅游慢步绿道已基本形成,标准50公里道路已经建成。

底线思维:“三条红线”为新型城镇化设规立槛

记者调研发现,琼海的新型城镇化探索守住了生态、民生和资源三条“红线”,即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对此,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考察后认为,不砍树是生态红线,不占田是资源红线,不拆房是民生红线,是文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城乡一体化道路重要的指导思想,从保护山水、保护农民基本利益,保护土地资源等方面做出这样的选择不容易,非常值得肯定。

琼海市提出,在城镇化发展中,除非是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政府原则上不再拆迁农村房屋。不“大拆大建”既保证了老百姓的利益,又节约了城镇化成本。

目前已基本成型的博鳌镇带状公园,是将紧邻博鳌镇的朝烈、美雅、岭头、南强、大路坡等5个自然村所具有的乡村特色资源集体规划,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没砍一棵树,没拆一间房,把这些村庄的房屋、道路、水套、田洋、槟榔林都进行就地改造。在美雅村记者看到,这里的建筑大多保持原貌,绿树红花掩映的青砖小路蜿蜒曲折,两台报废大巴车改造的咖啡馆别有风味,专为驴友改造的青年旅社也已投入运营。

美雅村旅游策划设计师王敏介绍说,项目设计时的原则是花费最少的钱,提升美雅的乡村旅游功能。项目并没有在原址拆迁,而是利用了美雅村原有的乡村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鼓励农户参与建设与投资,不损害农户利益,同时还要让他们从中获益。由美雅村8户村民集资成立的“阿叔农家乐”,坐落在一片槟榔林中,据老板郑元锋介绍,这里良好的生态吸引了不少游客,生意红火,开业第一个月收入就有20万元。“主要还是得益于原生态的乡村风貌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郑元锋说。

琼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大钊说,在城镇化过程中,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均由政府投资。2013年,琼海市财政在每个风情小镇的建设投资超过2000万元,包括基础设施、文化包装、产业培育。与此同时,医疗、教育、交通、行政审批等公共服务触角也在不断向农村延伸。

中原镇中原村委会中一村村民王玉莲告诉记者,她所住的村落已经和镇区连成一片。几十年来,她和家人虽然还是住在老一辈留下的村宅里,但却慢慢感受到了城市生活--出门没多远便是中原风情小镇的街区,商铺林立,药房也是品牌药店的连锁店。王玉莲说,中原镇上无论是路上的标志线,还是路边的餐厅、工艺品店、金饰品店等,都让她感觉自己已经生活在城市里。

琼海还推进市、镇、片区、村四级服务窗口(代办点)建设,促进公共服务“扁平化”。截至去年底,琼海已先后在全市12个乡镇设立了51个便民服务窗口,可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手续、计划生育证件、低保申请、宅基地审批等各项政府公共服务,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让村民感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改革红利:“琼海探索”凸显四大发展效应

通过一系列探索,琼海的“田园城市”就地城镇化道路正释放“改革红利”,在农民收入结构优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化、培育特色产业乡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效应一:农民收入结构转型升级。由单一务农收入变化为务农收入、工资性收入、股权收入相结合。在博鳌镇“阿叔农家乐”做服务员的美雅村女孩符议丹原来在琼海市宾馆打工,现在工资每个月1800元。除此之外,家里还有3个房价用来开家庭旅馆,每晚120元。“入股成立农家乐的村民在年底还会有分红,在家门口打工比在城里的收入要高多了。”

效应二:切实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琼海市在公共财政分配中,加大向农村倾斜力度,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完善提升,把城市的公共服务引入农村,使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达到城市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把镇的建设作为琼海特色城镇化的支点和平台,使各镇成为城镇化的主要纽带联结城乡。除了基本的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琼海市还把全市乡镇及所有自然村垃圾全部纳入收运范围,加快配套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机构、人员、设施设备的建设,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规范、科学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全市范围内生活垃圾处置难、环卫设施欠缺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符宣朝说,借助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琼海将实现市容村貌和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镇管理能力和城镇形象品位显著提升、广大群众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提升的“三个提升”。

效应三:正在建立以服务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在新型城镇化中,形成了特色的产业镇、产业村、产业带。以潭门镇为例,在引导其海洋捕捞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琼海市还着手培育新型业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催生了海产品工艺深加工、渔乡休闲旅游、渔家乐等新业态。以贝类加工为主的潭门海洋经济产业园区,加工厂从原来的68家增加到现在的100多家,由过去的年产值1亿元变化为现在的月产值2亿元左右。镇墟新增从业人员1.1万人,其中有5000多人是原先在外地打工的本地人回流就业,外来打工人员6000多人。

效应四:市民真正从城镇化过程中找到情感寄托,感受到了乡村气息。人们从农村走出来,走向城市,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灵魂在城市上空飘荡,回去以后会发现记忆的东西都不见了,这是城镇化把人们“乡愁”带走了。琼海的“田园城市”建设把农村原有的风貌基本保存率下来,让从农村到城市里的人时刻感受到很多东西还保留着,故乡还在,找到了精神家园。正如符宣朝所说,琼海市按照5A景区标准来建设琼海人民的美丽家园,然后才是游客的度假天堂,以人为本,把人们的乡愁留下,让他们感受到城镇化并不是大拆大建,让人们有幸福感和归属感。

发表于2014-04-09

琼海到处都是房地产 哎

 

发表于2014-04-09

淡定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