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频发,治理资金过百亿

发表于2010-03-05

近16年了,从1994年底三峡正式动工至今,那一片高山峻岭、急水高峡组成的土地,是我们广阔的国土上发生变化最大的一块。在惊天动地的人工机械数千日夜的工作之后,那里的人文、地貌翻天覆地。高峡平湖、百万移民、世界第一大坝……

在三峡工程趋于全面完工之际,深入三峡库区现场,发现十多年来那里正在经历的变化。

三峡从来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带。兴建三峡水库,大规模的开山破土又加剧了地质破碎。除了产生新滑坡,还有大量老滑坡被激活。库区新县城,大多成为了滑坡高发区,而大量的裂缝爬上了学校和居民的楼宇……一场艰巨的战斗正在进行,国家已投入上百亿资金治理地质灾害,但,险境和考验仍在继续。一切都未“完工”。

发表于2010-03-05

奉节县幸福中学,教学楼之间的天桥变得歪歪倒倒,裂缝和错位清晰可见。位于长江岸边的幸福中学,自三峡实验性蓄水以来,周围已经发生多起滑坡和多次有感地震,其中一次的震中就在幸福中学。

发表于2010-03-05
奉节鹤峰乡发生滑坡,群众监测员敲锣示警。

发表于2010-03-05
奉节县幸福中学退休老师龚正大,把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地震日期用粉笔写在自家的橱柜门上。

发表于2010-03-05
奉节县步云街,类似的裂缝随处可见。

发表于2010-03-05
奉节县新县城三马山,同样是个地质不稳定带,滑坡处紧贴着建筑。

发表于2010-03-05

三峡实验性蓄水进入第三年。到2010年2月27日,三峡库区水位消落到160米,不久的将来,它的水位将逐渐回落到145米。库区可能长达数年的“岸坡再造”,仍没有停止的迹象。

对那些本不坚固的房屋而言,在三峡库区,最危险的是,地震易发区和地质滑坡体相互重叠,相互影响。搬迁和治理远未完成。南都记者从多个渠道获得消息,近期国家可能再追加上百亿投资用于三峡地质灾害治理。

奉节县地震办提供给南都的统计材料表明,自2003年蓄水以来,地震活动出现新的活跃迹象。其中2008年三峡水库175米水位实验性蓄水期间,奉节发生地震14次,最大震级2.9级,其中五次为有明显震感的地震。

重庆库区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3月18日,受试验性蓄水及退水影响,重庆库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14区县发生166处地质灾害灾(险)情。崩滑体总体积约6024万立方米,影响人数11535人,已造成土地损失约2380亩。值得注意的是,166处灾(险)情点中,新生突发性灾(险)情点达到12l处。

发表于2010-03-05

滑坡体上的学校

数不清学校的教学楼有多少条裂缝。一条地缝从东向西横贯学校大门,它在逐渐扩大。一到冬天,都会有人用沥青来缝补裂缝。但到了春天,地缝又重新张开。

巴东一中在黄土坡上,它是一座位于三峡库区的高级中学,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即使在三峡水库蓄水的冬天,它也在江岸边的高坡上,距离水面还有近百米的落差,水远远够不着它的地基,表面看不对它产生任何威胁。

但它却比其他临近水面的建筑更加危险。一条地缝从东向西横贯学校大门,最近两年它在逐渐扩大,一到冬天,都会有人用沥青来缝补裂缝,让地面重新粘合。但这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到了春天,库岸的水线逐渐消沉,地缝又重新张开。

数不清,这所学校的教学楼有多少条裂缝。它们有的出现在房屋承重墙之间的横梁上,有的割断了整条教学楼的楼梯。在女生宿舍区,地缝和楼的裂缝连接在一起,同样被沥青填塞,住满了学生。

发表于2010-03-05

这些裂缝,有的被铅笔作了记号标注距离,在一间考场的墙壁上记录着其中一条裂缝的宽度,在这两年,张开的口子间隙从22毫米变成了24毫米。

到处都是裂缝,没有找建筑部门来评估,校长宋发刚说,如果真的要评估,很多房子就不能住人了。事实上,并非当地政府不重视这座学校,巴东一中的教学质量在所属的恩施州素有声誉。校长说,每年考清华北大的都有五六个。问题是,校园里学生老师加在一起有3000多人,就算是危房,暂时也没有地方搬。

1995年,两次大滑坡之后,黄土坡被地质部门鉴定为“复活”古滑坡,成为三峡库区最危险的滑坡体之一,包括县政府、医院在内的重要单位已经陆续外迁。2008年,国家确定了黄土坡整体搬迁避让的计划,巴东县成立了搬迁指挥部,计划花3年时间,把上万常住人口逐渐迁出。而有三千学生的巴东一中被纳入优先迁徙名单,原计划是在两年内搬迁完成。

但这个规模浩大的工程显然无法完成,校长告诉南都记者,“搬迁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一中的新选址,是在长江对岸的山坡上,虽然那片坡地的安全性通过了地质学家的鉴定,但其繁冗复杂的地下基础工程,其巨大的建设成本,如果是商业投资,一定会让他们望而却步。巴东一中的搬迁预算是两三个亿———如果在平原地区,或许可以建成两到三个同等规模的学校。

发表于2010-03-05

被抛弃的新城

发生两次大的滑坡事故后,黄土坡这个新城区被鉴定为“古滑坡”,相当于判了死缓。单位和居民陆续迁出,人口从4万减到一万;相距几百公里,奉节的宝塔坪也是这样

不只是巴东一中,不只是黄土坡。从奉节到巴东这一段,是大三峡所在,地质上是有名的巴东组,是三峡地质灾害最集中的地方。

三峡库区有很多个这样的“坡”。它们遍布在奉节、云阳、秭归、巴东,包括如巫山县的白门坡滑坡和残联滑坡、奉节县的三马山滑坡和宝塔坪滑坡、万州区的和平广场滑坡、关塘口滑坡、草街子滑坡和清泉路滑坡、云阳县的故陵滑坡、开县的渠口滑坡、康家嘴滑坡。几乎每一个滑坡背后,都是新城市建设的曲折缩影。

在地质条件原本复杂的三峡两岸,大兴土木给库区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繁荣,负面影响随之而来,被“激活”的古滑坡,通常在新县城建设后才能鉴定出来。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