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旅游地产内涵:从三亚房产开发看旅游地产前景

发表于2006-07-04
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地产泡沫”,本世纪的“海景豪宅开发热”后,三亚,这一著名的旅游城市,如今的房地产开发有何变化?对作为内陆城市的贵阳房地产开发又有何借鉴作用呢?近日,记者在参加该市举办的某房地产峰会期间,对三亚楼市进行了初浅考察,从中感受到旅游经济对三亚楼市的巨大影响。 
   海景房、河景房、山景房、海边别墅、山间木屋、酒店式公寓、产权式酒店…… 。走进三亚,不难发现,三亚的房地产开发无不与旅游息息相关,三亚之“景”成为众多楼盘的主要卖点,以海景房为例,据了解,价格一般都在每平方米7000元—— 1.2万元以上,相比较而言,位于市区的商品房,价格一般只有一线海景房的一半,但是,市区商品房中能够看到“海景”、“山景”的户型,价格也随之升高,可卖到每平方米6000—8000元。 
   在位于大东海旅游区内榆亚大道上相邻的两个楼盘,记者了解到,两家高层商品房的价差就达每平方米两三千元,其原因就是,楼层高差有别,能看到大东海海景的楼层价格也就高出许多。除此之外,三亚房地产市场并不讳言投资性买房,在三亚,众多在建在售项目均打出“投资价值”这张牌,市区内产权式酒店、公寓林立,位于郊区海边楼盘还有不少产权式别墅,“仅一个首付,就让你成为拥有产权的星级酒店主人,每年回报8%上下,以此收益冲抵月供后还有赢利,到按揭期满,你就完全拥有一套客房”——这样的承诺随处可见。位于亚龙湾某星极酒店经理告诉记者,海南是最早引进产权酒店概念的地方,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在海南的产权式酒店又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尽管房价远高于其他商住房价格,每平方米可卖到3万元以上,但是依靠三亚旅游这一品牌,旅游房产向来风行,加之较高的投资回报使得产权酒店在此处依然受到青睐。 
    当地人士分析,三亚楼市的特点与其明确的区域经济定位和购房群体组成有关。 
  首先,从区域经济特色看,旅游业是三亚的支柱产业,有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强调“健康、生态、美丽”的三亚旅游正成为斐声国内外的品牌,使三亚扩大了开放度。每年全市旅游定点饭店接待中外游客均在35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 40亿元,由此带动房地产投资强劲增长,目前,三亚已拥有旅游饭店138家,其中五星、四星级或相当星级的酒店有38家。正是由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类投资者看好投资三亚楼市,而投资者的涌入又进一步带动了三亚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双向互动。 
 其次,从购房群体看,据当地开发商介绍,外地购房者占有绝对比例,约占楼盘客户的7成以上,并且多数为二次甚至多次置业者,其中多数是北方人,近一两年来,来自四川、成都、昆明、贵阳等地的购房者有逐年增加的迹象,正成为三亚楼市的又一生力军。特别是一些临海小区,记者在三亚采访期间,正值当地旅游淡季,在一些已入住的小区内,据物管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多数已售住房空置,而到了每年十月以后,就会有大量业主到此“度假”。 
  据了解,从收入方面看,早年购房者,以高收入群体及商界成功人士为主,由此也造成早期“豪宅开发热”,最终使得部分高档住房滞销,某些2001年开发的高端产品目前还处于消化阶段。而目前的购房群体,除高收入者外,外地退休人员和中高收入群体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购房者的出现,使得三亚商品房结构有所变化,百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成为销售主流,占市场比例的一半以上。通过旅游认识三亚,最终成为三亚楼市客户,也由此凸显该地区旅游品牌的成功打造。 
  近观三亚楼市,再看贵阳房地产开发现状,尽管地处内陆的贵阳与地处沿海热带地区的三亚有地域位置的差别,但三亚楼市对我市楼市发展是否有借鉴之处?筑城旅游地产风生水起待何时?三亚楼市发展主线,最主要的是凭借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则是这一旅游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大思路决定了三亚楼市的大出路在于旅游。旅游地产也随起兴起。 
  有旅游界人士认为,难以将旅游做成“专业”,自然难以做“强”做大。采访发现,某些具有发展旅游业基础条件区域的经济发展定位走向并不十分明显,更难说专一,某些区域甚而出现“大而全”的情况,此类“发展多种经济”的结果往往是旅游特色难体现,“多种特色”变成没有特色,房地产开发,特别是旅游地产开发也随之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可见,我市要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产这块宝地,还任重道远。
上一页|1|
/1页